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商业资讯 > 正文

不杀人不抢粮食,终究只是编的剧本,美军干的好事,电影拍不来

2023-05-17 22:59:33 孤烟暮蝉

最近这两天,国内网络上有一部才上映不久的美国动作惊悚片,名叫《盟誓》,因为剧情过于离谱,故而被各路网友讨论得十分火热。我正好趁着周末这两天有点空,所以也去找了这部电影的解说视频来看看。

美国动作惊悚片《盟誓》


(相关资料图)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次很奇妙的观影体验,现在的我总算是能理解那些看过《盟誓》之后觉得三观都要裂开了的网友们的心情了,因为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活动也只能用李安那个名表情包当中的名台词来形容: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妈,我看不懂那些火爆的武器装备和高深的战术理论,但影片所描绘的那个和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世界简直判若平行宇宙的故事背景,依然令我大受震撼。

一、睁着眼睛说瞎话

《盟誓》于2023年上映,这部影片由美国知名动作片导演盖·里奇执导,由美国著名男演员杰克·吉伦哈尔主演,吉伦哈尔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个名叫约翰·金利的驻阿美军特种兵。2018年3月,金利在阿富汗招募了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的当地人,来给他的特种部队当翻译官。而艾哈迈德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份差事,一是因为急着用钱,二是因为憎恨塔利班杀害了他的儿子。

有一次,金利所在的小队接到了一项高危任务,他们奉命要前往距离美军大本营以北大约100 公里处的一处报告地点。果不其然,这是个埋伏,金利的小队在沙漠中和大量塔利班武装人员短兵相接,美军特种兵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最后仅有金利和艾哈迈德幸存了下来。

金利在交火过程中受了重伤,为了避免沦为塔利班的俘虏,艾哈迈德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把金利带回后方。在逃亡过程中,艾哈迈德展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毅力,硬是拖着双腿中弹的金利跋涉了100 公里,穿越塔利班控制下的险恶山口,最后成功回到了美军大本营。

在成功从伏击圈里逃出生天之后,金利和艾哈迈德不出所料地成为了塔利班的追杀目标。金利是正儿八经的美军特种兵,受伤后一撤回基地就被空运回国接受治疗了。但艾哈迈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在受雇之前美军曾经向他承诺,日后一定会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前往美国的机票和签证,但实际上那只是美军当初忽悠他卖命的说辞而已。现在金利的小队都已经覆灭了,他自然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被美军一脚踹开后的艾哈迈德在当地成了过街的老鼠,为了逃避塔利班的追杀不得不成天东躲西藏,最后甚至跑去投靠了贩毒的亲戚。

《盟誓》剧照

在加州老家休养恢复之后,金利终于想起了那个在危难关头救了他一命的阿富汗翻译官。金利跑去质问他的领导,为什么不把艾哈迈德一家也撤到美国,结果却只得到了美军领导的双手一摊。

于是,怒不可遏的金利决定自己单干,先是通过人脉关系从部队的老领导手里搞到了美国的签证,然后以平民的身份重返阿富汗,并用10多万美元在当地招募了一伙雇佣兵,请求他们协助将艾哈迈德一家平安撤出阿富汗。

解救艾哈迈德一家的过程自然是困难重重,塔利班哪肯轻易放过这伙早就上了他们黑名单的眼中钉、肉中刺,一路上各种围追堵截、枪林弹雨,替金利卖命的那些个雇佣兵最后尾款都没收到就已经搭进去得差不多了。金利一伙人最后打得弹药耗尽,和艾哈迈德一家被逼到了一座桥上。

眼看故事到这里就要全剧终了,没成想整部电影中就没做过人的驻阿美军在节骨眼上突然良心发现,猛地一下就支棱了起来,派出了空中炮艇和运输直升机前来助阵。手上只有卡拉什尼科夫的塔利班哪里是这些飞机大炮的对手,没一会儿就被美军猛烈的支援火力打得抬不起头,而金利则趁机带着艾哈迈德一家润到了直升机上,并随美军支援部队一道平安撤出了战场。

《盟誓》剧照

在影片的最后,金利目送艾哈迈德一家登上了前往美国的美军运输机,并在临行之前将他托关系搞来的美国护照交给了这位阿富汗翻译官。两人相视一笑,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金利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通过托关系、走后门和连哄带骗等手段,最终身体力行地向艾哈迈德一家履行了本该由美国政府来兑现的盟誓。而这,恰恰也是这部电影的标题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中心思想。

二、好士兵,坏国家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上面提到的《盟誓》的剧情梗概之后,内心是个什么活动状态,反正对我而言,我的脑子里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一句我都忘了不知道是从哪儿看来的一句话:好士兵,坏国家。

这句话,起初据说是专门评价美国已故的著名军事小说家汤姆·克兰西笔下的反派势力(主要是苏联)当中那些“良心未泯”的皈依者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猎杀红色十月号》中虚构出来的苏联“台风”级核潜艇艇长,由肖恩·康纳利主演的马尔科·拉米斯上校。

《猎杀红色十月号》

所谓“好士兵,坏国家”,简单来说,就是把西方想要塑造的反派势力做区分处理,将反派势力中那些心向西方的人单独抽取出来,给它们补光、替它们粉饰,将它们的背叛行为合理化、正面化、高大化,进而凸显出那个吸引了它们“弃暗投明”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无限正确性。

为了将“好士兵”的形象塑造得尽可能讨西方人喜欢,创作者在刻画相关人物形象时,通常还会刻意拔高角色的品德高度和人格魅力,为此甚至不惜给己方人物做一定程度的矮化甚至是丑化处理。

一褒一贬之间,这样的处理套路可以带来三大好处:第一是恶心了西方的敌人;第二为西方争取这类所谓的“好士兵”所付出的代价提供宣传层面上的合理证明,好把西方纳税人和国会老爷们的嘴给堵上:这么好用的厕纸才擦完一遍你就扔了,你心里过意得去吗?第三则是继续给那些个接受了西方的宣传、自认为是“好士兵”的东西加油打气,忽悠到更多这种所谓的“好士兵”投身到为西方卖命的所谓“正义事业”中来,哪怕因此要和自己的祖国决裂。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也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盟誓》这部片子看着这么别扭,是因为人家把这么一部东西拍出来,压根就不是我们这些脑电波工作在正常波段上的普通人看的。如果你能代入到美国人,又或者是殖人或润人的视角去感受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显得很合理,因为这本来是提供给人家自娱自乐的安慰剂和兴奋剂罢了。

所以,不要觉得看到这部片子好像把美军和美国政府给黑了个体无完肤,就以为它不是在宣扬爱美国主义和爱帝国主义的那一双老裹脚布了。“好士兵,坏国家”的刻画手法妙就妙在这里,它通过无限聚焦,去放大某个个体身上看起来最体面的那一个细节,其目的就是为了把你的注意力给转移走,让你忽略掉这个个体所象征的那个整体,其实是多么龌龊不堪的存在。

就好比你用一副高倍率的望远镜去观察一个猪圈,只要望远镜的倍数足够大,聚焦的角度足够刁钻,你也可以找到那么一两处能看的地方,哪怕你看的其实是一个猪圈。

有些人说盖·里奇这是自黑,这可不是黑,这是高级蓝。《盟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美国虽然把整个阿富汗弄得乌烟瘴气,弄得这个中亚内陆小国山河破碎,弄得这个国家的无数家庭国破家亡,可是它美军的士兵最后还是成功地把一个替它们卖过命的翻译官给捞出来了啊,就这难道还不足以洗刷它曾经的一切污点吗?

这好比什么呢?有这么个不是东西的畜生,它虽然杀人又放火,可是它承认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承认闯红灯了,而且它还主动去把罚款给补交了,你们舆论还想要它怎么样呢?

说白了,盖·里奇不过是在用一个看似自黑的叙事手法,以偏概全地为美国入侵阿富汗这场不义战争进行高级洗白罢了。金利和艾哈迈德都是好人,坏的是美国和阿富汗这两个国家,两个坏国家之间的战争,那能叫战争吗?

再说了,别管它美国对你的国家、你的同胞干过多少王八蛋的事,也别管它曾经干过多少对不起你的事,就这么个不是玩意的玩意,到头来你还是心甘情愿地帮它洗地、给它送钱、为它叛变,甚至命都豁出去了,也要跑去美国,这不正说明它才是那个你最割舍不下的白月光吗?

三、从《第一滴血2》到《盟誓》

美军和美国政府这些年来在阿富汗都干了什么好事,我不相信盖·里奇会一点都不知道,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本着虚无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精神拍了这部《盟誓》,这恐怕不完全是奔着票房去的。而且,《盟誓》的票房收入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投了5500万美元的片子结果就赚到了1500多万美元的票房,就算再算上流媒体收入,《盟誓》最后估计也是收不回本的。

《盟誓》剧照

虽然图利是图不成了,但好在名声还算过得去。别看《盟誓》的票房不咋地,但它在美国影评人当中的口碑倒是还可以,烂番茄上的好评率超过80%,IMDb也给它打了7.6分(满分10分),说明美国观众对于《盟誓》整体上还是认可的。现在美国的政治正确闹得那么厉害,没准《盟誓》到头来能给盖·里奇捞个金球奖的提名也说不定呢。

为什么《盟誓》这种和现实存在着严重冲突的虚无主义电影能在如今的美国电影市场获得多数好评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知道,美国政府这种对阿富汗当地人用完就扔、卸磨杀驴的行径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他们接受不了如此不堪的事实,所以《盟誓》这种专门拍出来给苦难化妆的粉饰之作,才能赢得和票房表现如此成反比的口碑。

《盟誓》的故事套路在美国其实并不新鲜,早在1984年,在史泰龙主演的越战题材动作惊悚电影《第一滴血2》中,美国的电影人们其实就已经玩得很熟练了。《第一滴血》系列采用的就是非常典型的“好士兵,坏国家”的刻画手法,史泰龙所饰演的兰博原本是一个饱受美国暴力机器压迫的越战退伍老兵,到头来却因为割舍不下对美国情怀的那点执念而被美国政府反复利用。

虽然看这部电影的很多观众都知道,兰博本身的人设其实是反美国政府的,但这丝毫不妨碍美国的宣传机器把他塑造成一个爱美国的优秀美军士兵的典范。事实上,当年好莱坞拍的这种越战题材电影有很多,远不止《第一滴血2》一部。而且这些片子在情节设置上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上来先渲染一通美国政府如何如何不做人,然后一小股像兰博一样的奇兵努力重返越南,最后挽狂澜于既倒。

这类片子拍出来的一大功用就是安抚美国大众的,所以其情节往往和现实大相径庭。可滑稽的是,同样的套路玩得多了,不少曾经对越战不堪回首的美国人,到头来居然也心甘情愿地相信了好莱坞的那一套精神胜利法。因为很多美国观众都愿意买账,所以《第一滴血2》的票房表现极佳,最后足足斩获了3亿美元,是1985年全美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也能跻身前三。

《第一滴血2》剧照

说白了,美国人还是不甘心战场上的失败,总是想要挽回点什么,想要再博一把。花个十来块美元到电影院里头,买个自我感动和心安理得,哪怕只是在精神层面为自己挽回一丝丝尊严,也有不少美国人愿意掏腰包。

但是,对,我又要说到但是了,精神胜利法终究只是精神上的胜利法,它解决不了现实层面的问题。在战场上受了伤灰溜溜地退回来了,就跑到片场里手撕临时演员泄恨,这种行为本质上和在赌场失意之后跑去小酒吧里买醉的赌徒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综合国力和国家信誉的不断滑落,好莱坞这套基于虚无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精神胜利法,其实已经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了。一定的文艺作品总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现实的反映,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的美国是什么经济状况、什么综合国力、什么国际声望?现在的美国又是什么经济状况、什么综合国力、什么国际声望?能比吗?比不了,所以同样的套路在当年好使,到了今天可就不一定了。

看着那高得吓人的通胀数字和美国国债利率,美国现在甚至就连装一装的人都变少了很多,毕竟你买电影票进去吊唁也是要花钱的,三年疫情死了一百多万美国人他们都还哭不过来呢,谁还有闲工夫去操心一个二鬼子翻译官的死活呢?

美国国债

除了无暇顾及别人家的瓦上霜之外,相比于40年前的《第一滴血2》,今天的《盟誓》在票房上的表现之所以会如此大相径庭,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美国人自己也对这些老套路感到厌倦了。

美国政府和美帝国主义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一点长进,不管别人家的三七二十一,还是先打了再说。要是最后打烂了、兜不住了,那就想办法卸磨杀驴,拍拍屁股走人,完了拍几部电影洗洗地。

而在这些影片中,美国的国家角色永远都是缺席和错位的。那些身居高位的美国领导永远都躲在白板和监视器后面,操纵和利用着像兰博还有金利这样尚有一丝良知未泯的美军老兵,去达成为自己洗地的肮脏目的。从始至终,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都像是一个把事情搞大之后拍拍屁股就跑人的渣男,而且一渣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从来就没有变过。

别说是那些被同一套驯化了好几十年的美国民众,就是我们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老百姓,这一套听到今年也一样腻了。所以《盟誓》的资源一在网络上流传开后,大多数中国网友看到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夸美国大兵们有多人道主义精神,而是开起了集体嘲讽大会,因为大家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在一个由坏国家发动的一场坏战争里,讨论极个别士兵的好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帝国主义的狗哨一吹起来,大家就都流着哈喇子地跑过去这种荒谬的事情,早就该结束了。

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这样的美军上哪儿找?

日本人曾经拍过一部叫做《入殓师》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入殓师这份特殊的工作,主要是他们如何给死者化妆,让那些前来为死者送最后一程的吊唁者,可以看到他安详体面的最后一面。

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我总觉得,所有拍摄了像《第一滴血2》和《盟誓》这样的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很像是一群入殓师,而他们服务的死者,就是那些由美国一手挑起,最终留下了一地鸡毛的侵略战争。

通过各种各样的化妆手段,把这些美国打输了的侵略战争装扮得尽可能体面,好让那些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主要是西方人和西方的殖人,不至于被死者那副可怖的死相给吓到。

这些追悼会的主办方自己就是杀人凶手,而那些前来参加仪式的吊唁者,大多其实也不是真的关心死者。他们手中的电影票,不过就是证明自己有资格参加白事的邀请函,花十来美元也是为了将自己和死者的责任摘干净,好让自己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心安理得一点。

最滑稽的,死者真正的家属,那些和他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他的同胞和同乡,大多数反而是不会过来参加这些追悼会的,因为他们要不是没有那个可以赴会的条件,就是太过鄙夷杀人凶手的虚伪造作而拉不下那张脸。

喜欢美化自己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通病,不只美国,当年的日本也是一样的德性。

我记得国产经典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当中有这样一段剧情,说是天皇为了反击当时国际上对日本的不利舆论,派出了一大拨日本记者,绕着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溜达了一圈,专门去搜集“皇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的光辉事迹,并把这些事迹给拍成电影,拿到国外去展示。把那些个所谓的国际舆论的嘴给堵上,让他们也瞧瞧,皇军发动的大东亚圣战是为了帮助东亚各国百姓建设王道乐土的,才不是什么侵略战争呢。”

可问题是,皇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的光辉事迹它也没有啊,日本的记者们找不到啊。找不到那怎么办呢?那可不就得皇军自己编,自己造,自己装了呗?

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回过头来再看如今美国人拍的《盟誓》,不也还是那个味道吗?美军在阿富汗干过的好事那么多,为什么盖·里奇这样的导演一件都不挑,硬是自己编了个剧本,拍出了《盟誓》这种狗屁不通的所谓神剧?说白了,不也是因为找不到美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的光辉事迹,这地实在没法洗了,所以才搞出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缝合怪来吗?

我现在甚至怀疑,美军士兵当初在喀布尔机场抱着逃难的当地妇女的孩子作秀那一幕,是不是就是美国真理部专门为了日后方便拍摄像《盟誓》这样的电影,而专门布置给美军的撤军任务之一。这样一来,不光以后拍摄电影的素材已经打好提前量了,而且拍出来之后,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和全世界宣布,自己的剧本是“根据真实故事背景改编”的,你就算要去溯源历史细节,也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直接实现了逻辑闭环属于是。

结语、现实的荒诞,靠离谱的剧本是遮不住的

最近《战狼》聊得有点多,今天这个话题就以《战狼》来结尾好了。我不知道之前国内到底有多少人嘲讽吴京和他的《战狼2》,说什么弄虚作假,说什么夸大其词,如果你们这些人今天也看了《盟誓》,并且还给《盟誓》洗了地甚至是打了好评的话,我觉得你们最好还是抽个空去医院给脑子照一下CT。

因为玩弄双标玩到这个份上,这已经不是屁股歪不歪的问题了,没准你们这些人的脑子里头可能真的已经发生畸变了。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没准还有恢复正常的机会,要是病症就这么一直拖着,兴许以后要是看到《战狼3》上映了,你们可能真就要七孔流血了。

至于那些看着看着还和电影里头的阿富汗翻译官产生了共情心理的人,我劝你们也早点从梦里醒来。他们才不是什么好士兵,像金利这种有情有义的美军,只存在于电影之中。要是因为东窗事发而成了众矢之的,到那时等待着你们的只有镣铐和铁窗,而绝不是什么护照和炮艇。

这个世界上只有好国家才能和好士兵相互成全。“好士兵,坏国家”终究只是美国的宣传策略,好士兵和坏国家是无法共存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好士兵,是绝对不会向往一个坏事做绝的坏国家的。

我有时候也挺替美国的这些导演感到悲哀的,说到底,剧本的离谱也不过是为了遮掩现实的荒诞罢了,要不是因为实在找不着美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的光荣事迹,他们又何至于要把一部编出来的离谱剧本搬上大银幕呢?